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开年以来19家企业首发上市折戟信息披露质量已成企业IPO成败关键

开年以来19家企业首发上市折戟信息披露质量已成企业IPO成败关键

原标题 :开年以来19家企业首发上市折戟信息披露质量已成企业IPO成败关键

本报记者 田鹏

开年以来 ,开年A股有32家企业首发上市 ,家企戟信但也有多家拟IPO企业铩羽而归 。业首业

开年以来19家企业首发上市折戟信息披露质量已成企业IPO成败关键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发上截至2月23日,市折开年来已有19家企业终止IPO 。息披细究其中原因不难看出 ,露质量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及经营能力存疑成为企业IPO折戟的成企成败主要原因。同时 ,关键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开年要求显著提高 。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家企戟信专家表示 ,监管部门秉持多层次市场定位 ,业首业严格把控入口端 ,发上主要是市折为了IPO企业更好地匹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源 。对于板块而言 ,息披则有利于营造健康稳定的增长环境,发挥板块特色 ,进而巩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奠定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基础。

多维度考察企业底色

数据显示,19家IPO终止企业中,以萨技术、昱章电气、新中大、天松医疗、三峰透平等5家企业均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相关问题而停止了IPO进程;钰泰股份 、中孚环境 、宏瑞兴 、博澳股份、艾郎科技、金米特 、科佳股份、环科股份等8家企业则因为业绩可持续性存疑而终止上市。

短期来看 ,经营能力、业绩是判断企业成色的依据;长期来看 ,创新 、技术能力则是企业业绩可持续的保障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昇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IPO审核过程中重点审核技术及经营能力,是对投资者负责 。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 ,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甄别实质上是对企业创新属性和核心竞争力的评判。

值得注意的是 ,从拟上市板块来看 ,19家IPO终止企业中,有6家拟登陆科创板,其中3家或因不符合硬科技要求而终止IPO ,占比达50% 。

对此 ,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兼总裁刘平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围绕板块定位严守入口 ,对企业而言有利于认清自身发展和经营情况,降低企业IPO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对板块而言,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定位 ,突出自身特色 ,形成品牌口碑;对市场而言 ,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求 。

信息披露质量成重点

除了创新能力及经营业绩两个重点审核维度外 ,信息披露质量也是关系企业IPO成败的重点。数据显示,前述19家企业中,以萨技术、天松医疗、槟城电子、亿力机电等4家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

以天松医疗为例 ,在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召开的第4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上,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对前次暂缓的审议意见中关于经销商的经营情况 、商业合理性未能按要求进行充分核查并排除合理怀疑,对经销商是否存在代发行人承担成本费用的核查及论证依据不足 ,未能充分说明发行人的研发能力及技术创新性与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相关内容匹配,募投项目用于扩大产能的合理性依据不充分 。

随着全面注册制实施,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

刘平安称,全面注册制下 ,信息披露是监管的关键环节,对企业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全面性  、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应该增加对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考量,这项能力可以作为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稳健发展的评判标准,也可以成为投资者寻找长期投资标的参考指标 ,有利于市场引入长期资金 。

张昇立表示  ,审核应坚持以上市规则为核心的系统化审查 ,同时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来细化审核问题 。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